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天气转冷,如果出门就要添加衣裳,否则在外面呆不了多久,也会赶紧回家。消费也是这样,需要有个温暖的环境。对于商家来说,在销售时不只盯着眼前的利益,买卖不成人情在,顾客的心温暖了才能有长久的买卖。对于消费者来说,花钱大家都愿意,可等到真要掏钱的时候,就得掂量掂量这钱花得值不值、钱包里的钱还够不够花。 投资向消费转型这个话题我们说了很久,如今消费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了。国务院总理李大大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重点推进6大领域消费,包括: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提升教育文体消费,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业基金等冠通棋牌养老服务。目的就是,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能消费”就是要增加老百姓收入;但老百姓就算有了钱,还担心万一得个大病怎么办,所以捂住钱袋子不敢消费,这还需要健全社保体系,群众才“敢”消费;最后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三箭齐发,目标都指向消费者的心田,使得消费者安心、放心、动心,人心暖了,消费自然就能升级了。 我国老百姓的储蓄率很高,为消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老百姓花钱要顾虑老人生病、小孩上学等等情况,前思后想,消费的心思又凉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只有健全社保体系,温暖消费者的人心,才能把潜在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 孙立坚:很多潜在的消费,都由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键是怎么样让利于大众。如果老百姓医疗、养老设施、教育等反面存在的严重供求关系脱节问题不解决,那么老百姓就会过度储蓄,通过自己攒更多的钱,来解决供求关系失衡所造成的医疗费用过高、教育费用过高,住房费用过高,以及养老设施的利用的费用过高的问题。要形成一个收入再分配的良性循环,进而带来潜在消费增长。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而言,增加收入,意味着将助推消费从“衣食”到“住行”的结构升级。孙立坚因此认为,要想办法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孙立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遇到前所未有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前是通过出口释放产能,而如今我们的外需在减弱。所以,怎么样提高市场的消化能力问题非常关键。中国13亿人口潜在的消费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支柱。 经济之声: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 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重点推进6大领域消费,为什么选择这六大领域?对住房消费的问题怎么看? 汤敏:我觉得这六大选择是很有深意。这六大领域都是老百姓已经开始消费的领域,并不是没有消费,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互联网消费,还有目前还没真正开发出来的比较新的领域。当然住房是很大一部分,是所有的消费里面占最大比重的,甚至要把毕生的储蓄拿出来。现在我们强调住房是消费,中央所强调的是首先满足第一套房,比如像保障性住房问题。鼓励住房消费,我想更多鼓励以消费选择住房,而不主要是投资性的住房,也就是说要一些比较中低档这种房子,更多的建设,而且鼓励小户型这些方面的考虑。 经济之声:这次会议决定,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同时要健全社保体系,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怎么理解这些措施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汤敏:非常重要。首先,因为消费的前提基础就是要有收入,要没有收入的话,消费肯定是很难扩大的。第二,在收入里头,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的比例最高。现在低收入人群,像农民、像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消费,本来他拿100块钱,他可能要消费90块钱。而富裕人群,他拿100块钱可能消费20、30块钱,从鼓励消费的角度来说,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是最主要的。 低收入人群因为收入低,消费能力有限,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说,应该增加他们的收入。即使从促进消费角度,也应该多去关注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 还有就是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敢消费。如果有后顾之忧比如养老、医疗、教育,后顾之忧很大的话,即使有钱了,也把钱存起来,解决后顾之忧问题。所以总的来说,从消费角度,不但要强调收入,而且还要强调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问题。
2011年,山东万华集团投资12.6亿欧元完成对匈牙利宝思德公司的收购,这是目前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万华集团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异氰酸酯生产商,异氰酸酯是重要的化工材料,其有机合成物可广泛应用于鞋袜、箱包、白色家电、汽车配件以及建筑保温层等领域。宝思德是匈牙利最大的同类产品制造商,90%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中国驻匈牙利使馆商务参赞王宏亮介绍,万华对宝思德进行了技术产业升级,主打产品异氰酸酯的年产量大幅增长。作为冠通棋牌的支柱企业,宝思德雇佣了3000多名员工,对其所在地考津茨包尔奇考市的发展意义重大。万华正在建设“中国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吸引更多国内企业入驻,发挥集群效应,打造中国在欧洲的加工制造基地。 津西钢铁集团是河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该集团销售公司的赵一臣在参加捷克布尔诺工业博览会期间对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基础建设合作的开展,给中国钢铁行业进军海外开辟了新途径。津西集团生产的型钢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已大量出口美国、韩国和东南亚。集团将考虑针对中东欧市场开发“欧标”H型钢以及在此投资建厂的可行性。赵一臣对前景保持乐观。 布拉格北部的乌斯季州位于捷克和德国边境,是捷克的传统工业基地,其州府距离德国的德累斯顿仅60公里。从1998年至2014年,该州吸引投资项目数量和创造就业数量在捷克各州中均位居第一。除地理位置优越外,当地鼓励投资和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也颇具吸引力,例如对企业减税,补贴企业雇佣当地员工,为企业出钱培训员工。乌斯季州州长奥德西赫·布贝尼切克对记者说,上海梅林公司已在该州建厂,希望能有更多中国的制造类企业前来投资落户。 12月11日,英国捷豹路虎与斯洛伐克方面正式签约,将在斯西部城市尼特拉投资建厂,计划年产30万辆汽车,投资额达15亿欧元。斯洛伐克总理在签约仪式上兴奋地表示,这是欧洲大陆在最近7年中最大一笔投资项目。在今年10月的尼特拉车展上,有46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参展,中国的汽车制造及零配件厂商也看好这里的投资环境。总部位于尼特拉的“K CERO”投资公司市场部总监米哈尔·采鲁利克对记者说:“目前已有大众、标致雪铁龙和起亚在斯设厂,大众途锐、奥迪Q7、保时捷卡宴等豪华SUV都是在斯洛伐克生产的。我认为,未来中国和斯洛伐克在汽车相关产业上的合作潜力巨大。” 斯洛伐克亚洲研究所副所长里哈德·久尔恰尼对记者表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建设“一带一路”应体现出差异化。譬如斯洛伐克的区域优势并不在大型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但其制造业重视创新。汽车制造业是斯洛伐克的优势产业,拥有很好的配套政策及设施,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好斯洛伐克这一比较优势,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制造行业进军欧洲的门户。 中东欧地区具有较好的工业制造基础,也是目前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地区各国都在争相吸引外来投资。“一带一路”建设与这些国家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受到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的各个层面的欢迎。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优势产能合作”方面是可以有更多作为的。(记者 任鹏)
“十三五”冠通棋牌建议指明了未来消费发展方向,但要实现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消费,让消费新业态的小苗茁壮成长,还需多方支持,创造更好的环境。